全部 · 2023-12-19

【炎黄子孙】

按照传说中炎黄时代以前三大族系之间的代表人物和相对地理位置来判断,可以发现夷越系偏东,氐羌系偏西,胡狄系则偏北。最早开发、定居中原的可能是出自氐羌系的以炎帝族为核心的炎帝部落联盟。相传炎帝发明了农业,所以号称“神农氏”。但是东边夷越系中以少昊氏为核心的东夷联盟中的蚩尤族向东发展,炎帝联盟中的共工族首当其冲,双方发生第一次中原大战(即“涿鹿之战”),结果是共工族失败,失去了所有土地。为了夺回土地,炎帝联盟北上邀请胡狄系的一个分支黄帝族相助。黄帝族是一个坐着马车“迁徙无常处”的游牧民族,故而号称“轩辕氏”。黄帝族加入炎黄联盟之后,与蚩尤族展开第二次中原大战(即“冀州之战”),结果是蚩尤被杀,族人被赶出中原而南逃。黄帝乘胜收服东夷联盟,与之结成黄夷联盟。而此时炎帝联盟开始解体,其成员纷纷投归黄帝联盟。炎帝族心有不甘,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便与黄帝族进行了第三次中原大战(即“阪泉之战”),结果是黄帝族大胜。随后黄帝族又经过“五十二战而天下咸服”(《史记·五帝本纪》),首次成为由三大族系的成员共同建立的华夏大联盟的盟主。黄帝族的入主中原开启了五帝时代(据司马迁说,“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其后的夏商周三代,也开始了来自三大族系的成员在中原地区持续不断的融合进程,使加入华夏族的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血状态。其中,作为最后一次中原大战所产生的直接效应,黄帝族和炎帝族在中原地区的融合程度较高。双方的融合成为华夏民族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而今人既可以说是“黄帝子孙”,也可以说是“炎黄子孙”。从炎帝的结果来看,他先是与黄帝结成共同抗击异族的友军,然后与之反目成仇,最后却又被迫与之融为一家,颇有点“戏剧性”。这似乎有些类似后世的宋朝,先是北宋联合女真人抗击契丹人,随后反被女真人推翻,后是南宋联合蒙古人反击女真人,随后反被蒙古人消灭,最后的结果却是,汉民族与这些外来民族要么是融为一族,要么是同时成为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李柏令《走下神坛的汉语和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