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一种从西域传入中国的玉器受到乾隆皇帝大加赞赏,这就是痕都斯坦玉器,简称“痕玉”。痕都斯坦,又叫温都斯坦,也叫痕奴斯坦。据很多文献记载,其位置大约在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北部,阿富汗东部地区。这里地处昆仑山的西部,盛产玉料,因此玉器业发达,琢玉技术非常高。痕都斯坦玉器大约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传入中国的,清军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叛乱时,作为缴获的战利品带回献给朝廷。乾隆皇帝对这种雕琢精美、具有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玉器非常喜爱,在他赞美玉的诗中就有很多首是专门夸赞痕玉的。乾隆皇帝还命造办处、如意馆仿制了很多痕玉造型纹饰的玉器,被称为“仿痕都斯坦玉器”,在玉器行内称为“西番作”或“番作”。(茅子芳《玉琢成器:老工匠谈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