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说说和胡同关系最为密切的“井”。“胡同”一词据张清常考证来源于蒙古语,在蒙古语中为“水井”之意,这是因为在蒙古人看来“有水井处即有人烟,因而后来成为居住的街巷”。北京的水有甜水和苦水之别, “京师地污水咸” ,所以甜水井实不可多得,甜水卖价最高,市民多饮苦水。《燕京杂记》中写道“京师之水,最不适口,水有甜、苦之分,苦固不可食,即甜者亦非佳品,卖者又昂其价,且画地为界,流寓者往往苦之” ,《酌中志》中也记载“京师井水多苦,而居人率饮之。茗具三日不拭,则满积水”。据清代资料记载,北京内城有水井701眼,外城有水井557眼,共有1258口井。清末朱一新《京师坊巷志稿》记录有水井1272口。晚清慈禧太后逼迫光绪的妃子珍妃跳井的故事在北京的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珍妃井也因此著名,对此还专门造了个歇后语“石头掉进珍妃井——不懂(扑通)”。(党静鹏《北京话俗语与老北京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