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1-20

【伏龙肝】

中药的灶心土。《镇原县志》。‖《本草纲目·土部·伏龙肝》:“灶心土:此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并以迂隐其名也。……按《广济历》作灶忌日曰:伏龙在不可移作。则伏龙者,乃灶神也。”按,陶弘景认为“伏龙肝”是灶心土的迂隐之名,是对的,却不能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迂隐。今言“伏龙肝”是“釜隆绀”的谐音。“釜隆”即锅正中隆起之处。“绀”是红中带青色,指灶中此处的土经火烧红中带青色。灶心土并没有什么药效。例如敦煌文献说有这样的疗效:“妇人产后血不正,取灶突中土,和酒服,良正。”这是把“伏龙肝”暗中谐音为“伏泷干”,指降服淋泷的流血,使不流而干。泷:湍急的河流,比喻流血不止。干,即无血而不流。(刘瑞明、周奉真《庆阳方言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