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1-20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

此语也是关于潭柘寺的流传久远的谚语。关于这句谚语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传说北京城原是个海眼,潭柘寺修建起来后,水怪被镇服,海水退去,北京城才得以建起来。潭柘寺要是失火,被镇服的水怪就会冲破千年禁锢,引来东海之水,就会把北京城淹没。第二种解释是说,潭柘寺天王殿有一口直径1﹒85米的大铜锅,在锅的底部铸有“潭柘寺”三个字。炊火做饭,火苗烧烤铜锅底部的大字,故曰“火烧潭柘寺”。北京地安门外有一座后门桥,桥洞下正中的石壁上刻有竖写的“北京城”三个字,正好坐落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什刹海的水位时高时低,雨季水位高时,“北京城”三个大字就都被淹没水中,故曰“水淹北京城”。第三种解释是从气象推理上的解释。咸丰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咸丰十年(1860年)5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雨复至,殊无晴,京谚云: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去年九月潭柘寺佛殿毁于火,今年恐有水患矣。”按照这位老先生的日记所载,历史上潭柘寺是确实被火烧过的,时间是咸丰九年(1859年)9月。清朝人认为:北京地区如果头一年久旱缺雨、物资干燥、多火灾,那么到第二年就会多雨,甚至会发生水灾。翁同龢看到连日阴雨不停,深感气候异常,于是他对当时的气象也做出这样一种推理解释。(党静鹏《北京话俗语与老北京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