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早年的旅店可分为饭店、旅店客栈、货栈、大车店、火房子、鸡毛店。有一种非常简陋的小旅店,叫“鸡毛小店儿” ,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无家穷人“熬冬”的场所,店内仅有供人躺卧的土炕通铺和作为铺盖的鸡毛。《天桥史话》中讲道“旧日的天桥,在其背面的铺陈市及其东面的山涧口一带,有许多被称为‘鸡毛小店’的小旅店,这些旅店并不设置被褥,只在土炕上铺一层较厚的鸡毛,故名曰鸡毛小店”。徐世荣先生是这样描写“鸡毛小店”的:一种极简陋的小旅店,供乞丐及无处栖止的游民临时住宿。冬日,房中有炉火,住宿者睡在地面上,临时铺鸡毛,盖鸡毛。即把零散的鸡毛撒在身上,不能转动。如转动,鸡毛落下就冷了。鸡毛撒的厚薄,有一定价钱。可以告诉店中伙计,铺几个铜子儿的鸡毛。所谓“铺着仨,盖着俩” ,说的就是三个钱的鸡毛和两个钱的鸡毛。(党静鹏《北京话俗语与老北京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