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水乡的船店》:“乡下也有市镇,可是分散在各处的乡村,距离相当的远,并且村里缺少闲人,老幼上市要上船过岸(没有桥的地方只用抽渡船),不很安全,于是便有移樽就教的小店出来,这就叫作船店。大抵是一只白篷的大中船,平常一人摇橹,近了乡村,船里一两个人敲起小锣来,大家知道船店来了,一哄的出到河埠头,各买需要的东西,大概除柴米外别的日用品都可以有,有洋油与洋灯罩,也有苎麻鞋面布和洋头绳。”有的地方还有小贩把酱油、腐乳、旱烟、酥糖等日杂用品挑到村里叫卖,嘴里喊道:“酱油腐乳嗄!”所以大家就把它叫作“酱油腐乳担”。因为他几乎在一定的时间到来,所以人们把他作自鸣钟用,说:“酱油腐乳担还没有来过呢。”(孙旭升《越中乡音漫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