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3-12-19

【鲈鱼堪脍】

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大家都知道是形容好吃的东西,招人喜欢。后来也用来形容文章、词句优美,琅琅上口,被人传诵。但是具体说到脍炙的意思很多人就含糊了,查查成语词典,专家们解释说,“脍”是切细的肉,“炙”是烤肉。《说文》:“脍,细切肉也。”,这么解释的依据是孔夫子曾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可是仔细想想,孔子的意思是脍切的越细越好吃,不是说脍就是切细的肉。否则照这个逻辑的话,那食不厌精,意思就是所有的粮食都是精米了?再者说了,切细的的烤肉叫不叫脍呢?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动脑子重复圣贤真意也到罢了,抄这些望文生义、歪批三国的论述真是贻害无穷。脍,就是生肉,包括生鱼片。《汉书·东方朔传》:“生肉为脍。”《礼记·内则》:“肉腥细者为脍。”有的肉比较鲜嫩,蒸煮烹饪以后就丧失了原味,比较适合生吃,特别是鲜鱼。生吃的肉,属于典型的好吃难消化,所以切的越细越好。张昭远《旧唐书》:“飞刀脍鲤。”说的就是生吃鲜鱼的急切心情。范仲淹写过《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人们喜爱鲈鱼的原因就是因为“鲈鱼堪脍”,能切片生吃。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后世辛弃疾赋词说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苏东坡写《鸟夜啼》赞曰:“更有鲈鱼堪切脍,几辈莫教知。”好个“几辈莫教知”,闹得中华古老的饮食文明渐渐失传,吃生鱼片竟然成了日本人的发明。(徐文兵《字里藏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