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冬至日始,进入数九寒天,人们的活动多局限于室内,北京人有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北平指南》记载“有于是日作消寒图者,图以一纸绘九格,格绘九圈,凡八十一圈,自冬至日起,日涂一圈。其法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圈图尽,则九九毕。风雅之士,则绘素梅一枝,梅瓣八十一,亦分别阴晴风雪而日染一瓣,则较前法为雅矣”。明代刘侗、于奕正所撰《帝京景物略》还记载了当时冬至前后北京市面木刻版的《九九消寒图》 ,并“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歌曰:一九至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二十七,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谁,蚊虫蝎蚤出”。(党静鹏《北京话俗语与老北京社会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