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底部大(如餐盘)至口逐渐很小(如一颗桃)的铁皮烧水壶。“瓢”音piā,《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无此音节,当是“瓢piáo”的音变。庆阳方言中的瓢piā:①瓢子。本义就是“瓢”。《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瓠正是上小而下大形,剖开两半,其中一半就是瓢,也称“马勺”,盛水用。《论语》:“一箪食,一瓢饮”的“瓢”即指此。②a.扒,指把白菜叶子、萝卜缨子、树枝等分开或剥下来。其本字当是中古以后出现的“扒”,本义是扒皮。《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段玉裁曰:“引申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去物之表”就是扒皮。“皮”中古是三等韵,“扒”“piā”皆当为其口语传承之音。b.劈叉:两腿向外张平。如他劈叉坐在地上。也把人腿走路合不拢的“外八字”称为“瓢piā腿子”,进而称女人与男人发生了不正当性关系,即通语所谓“劈腿”。如那个女人给某某瓢(piā)了腿。《说文》:“犮,犬走貌。从犬而丿之。曳其足则剌犮也。”又:“癶([-])足刺癶也。”今按:犮指犬跑时两条后腿分张之貌,“癶”指两腿脚朝外,同时踏出或跳舞的动作,都有两腿分张之貌,当是今庆阳方言“piā腿”的词源。③拍,打。又指人做事不大方、不正道而引出的尴尬,也称“瓢piā气”。如看那人做的事多瓢(piā)。按:“piā气”之“piā”,当是拍的音变,“piā气”就是扇自己耳光。(刘瑞明、周奉真《庆阳方言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