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2024-01-20

【排(摆、板)】

通名用字“排[bhæ13]”考释。“排”在词典中的释义。“排”是一个常见于武陵山区的地名通名。“排”,《说文》释义为:“挤也。一曰推也。”《释名》:“彭旁也。在旁排敌御攻也。”《增韵》:“斥也。”可见,“排”在古文时代是一个典型的动词,其核心语义为推挤,排斥。而翻阅《汉语大辞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这三部现代权威性辞典,在“排”的诸多义项中未有词义近似于地名通名“排”者。但杨立权与张清华著的《中国少数民族语地名概说》[-]提到,苗语地名中反映苗族生存环境时,“山坡多用‘排’‘摆’‘报’”。李锦平在《苗族语言与文化》[-]中说:“苗族多居住在边远高寒的贫困山区,这一点在苗语地名上反映十分明显。山坡,苗语说bil,常用‘排’‘摆’‘报’等字译写。”石开忠著的《贵州地名来源探析》中也提到,“在苗族地区以‘摆’、‘排’等作地名的较为多见”。黔东南苗族有句俗话说:“汉家住城头,苗家住山头,侗家住水头。”可见,苗族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在地名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据盘秋梅、贺瑞雅《说地名词“摆”》言:“从江县的摆亥(别人送的山坡之意)、丹寨县的排路(Bil Hlet,铁坡之意)、雷山县的排告(Bil Ghot,旧坡之意)、台江县的报效(Bok Xud,突出的山坡之意)。苗语主要分黔东、湘西和川黔滇三大方言区,而表‘坡’义的词语分别为‘bil’(或“dangx”)‘bid bul’(或“bad bul”)‘daox’(或“drongb”)。例如,在苗语黔东方言中的养蒿话里,山坡说bil,念[pi11],如三棵树镇的大新寨,苗语为Bil Vib Vux,碎石坡之意。又如贵州省凯里市剑河县的‘返排’,古《清江厅志》称‘范排’,俗称‘方必’,皆为苗语Fangs Bil的音译,意为居住在高坡上的方氏族。”[-]由此可见“排”“摆”“板”只是苗语“坡”不同的音译方式。《中国地名通名集解》中虽未收录“摆”字,但对“排”“派”等字均有记载,其内容如下:排(方)山坡。缓坡梯田。①用作山的名称,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②用作山峰名称,分布同①。③用作岛屿名称,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海域。④用作礁石名称,分布同③。⑤用作自然村落名称,我国许多省区均有分布。〈土〉义同“排”,即山坡。用作自然村落名称,主要分布于江西省。派(方)义同“排”,即山坡。用作自然村落名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等省区。〈土〉义同“排”,即山坡。用作自然村落名称,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可进一步为新化地名通名“排”来源于苗语“bil”的佐证。“排”作为新化地名通名用字的历史缘由。在《湖南省新化县地名录》中“排”共出现116次,占比1.70%。“排”之所以呈高频出现,除了因新化县为山地丘陵地形外,还与新化所处武陵山区,其原著居民多为苗族有关。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说过:“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借字残余在征服者的语言里的,大部分是地名。”在新化,“排”作为表“山坡”义的常用通名,应该是苗语“Bil”的留存,其在地名中的大量存在,再一次证明了语言的历史沉积性。(姜珍婷《新化方言修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