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会稽),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驻跸越州,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下诏从建炎五年(1131年)正月起改元绍兴,并升越州为绍兴府。据《今县释名》:“宋绍兴初,置绍兴府,以年号为名。”。另一说,宋建炎元年(1127年)5月金兵俘虏了宋朝的两个皇帝微宗和钦宗。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南宋。后在金兵的进攻下不得不躲到海上一只渔船上。百姓纷纷拿起武器抗击分兵。建炎四年(1130年)4月赵构才从海上登岸,暂住越州。当时越州官民联名上书请求高宗题写府额,赵构采用“绍(继承的意思)柞中兴”的典故,改越州为绍兴府。会稽,或言禹会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会稽一名由此而来。绍兴古称越、大越,今绍兴又简称越。因春秋时绍兴为越国都城。绍兴最初的城墙是越王勾践命大夫范蠡主持修筑的,故称蠡城。会稽,山名。在浙江省绍兴县东南。相传夏禹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来源网络)